欢迎使用东乡语翻译平台

请选择左侧内容开始使用。

东乡族地区的解放和各级自治地方的建立,为东乡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8月,东乡族地区得到解放。 1950年9月25日,东乡自治区成立。1953年12月,经批准,东乡自治区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区。 1955年,又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县。 此外,在1953年和1954年,还相继在和政县的梁家寺、阿里麻木、甘沟和临夏的安家坡、付家、胡林家等地成立了民族乡。到2005年,除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外, 东乡族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建立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广河县阿里麻土东乡族乡、临夏县井沟东乡族乡和安家坡东乡族乡、和政县梁家寺东乡族乡、 酒泉市玉门小金湾东乡族乡。东乡族干部队伍也得了不断发展壮大, 以东乡族最大聚居区东乡族自治县为例,1951年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干部只有165人, 到2005年已经增加到1890人,其中东乡族干部占到了55%。

接见
东乡语翻译平台联合创始人陈凯旋、马波受到东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胜强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东乡族人民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积极兴修水利, 使境内一改过去干旱秃山的旧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达板新农渠、河滩东干渠、 达板科妥渠、大塬电灌及南阳渠灌溉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旱地逐步变成水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基本上得到控制。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东乡族地区的农林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业初步建立起以稳定、高产为特色的山地旱农耕作体系,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尤其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等。大接杏、早酥梨、 酸巴梨、桃梨和花椒的种植已成为东乡族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羊、牛等牲畜养殖也取得较大发展,并已渐成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东乡族的现代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1958年,东乡县第一家国营企业县农机厂建成,之后,又陆续办起了地毯厂、 面粉加工厂、食品加工厂、五金社、服装社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乡族地区制定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国营、集体工业企业深化改革,依靠市场, 加快了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电力、机械、建材、冶炼、毛纺、食品、印刷、民族特需用品等地方基础工业。

清真寺
东乡族自治县的清真寺

同时,东乡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东乡族有了本民族的诗人、 作家、教授、工程师、医师等中高级知识分子。 东乡地区有了文工团、文化馆和电影放映队、电影院,广播、电视在东乡族族地区已经基本普及。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东乡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健全,县、乡、村分别建立起了医院、卫生院和卫生所,初步形成了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东乡族地区长期危害人民的天花、黑热病已经绝迹;白喉、麻疹、脊灰炎、百日咳、伤寒等传染病总发病数大大减少; 布鲁氏病、麻风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自治县的一角

经过50多年来各民族人民的努力,居住自然条件较差、曾历经磨难的东乡族人民,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上有了一定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 摘自《中国少数民族》(《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来源: 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